关于人生发展的28条心得
冬天,关于人生发展的28条心得
自己为自己的决策支付了什么溢价。你是否拿到这个溢价了。比如,我当年放弃学术圈,直接创业,那么,是否拿到了创业的溢价?——拿到了。28岁左右的时候,实现了小小的财务自由。既然拿到了,就没什么遗憾了。而当年在学术上留下的遗憾,今天能否用另一种形式解决?——这就是道统、学统与文统。当数十本书出版完毕之后,那么,你是不是在大学任教,还重要吗?不重要。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决策。
)决策前:不要持有思维定式,尽量看到更多的方案。收集尽量多的属性,可以通过半结构式的聊天或者群众投票、专家意见等来收集。2)决策中:先将可能的方案约束到7以下。这里最常用的算法有7种。如果涉及不确定性,需要用更高级的算法。不同算法得出的最优方案综合在一起,可以得出2-4个左右最优方案。然后两两对比,最终选出最优方案。3)决策后:不再质疑自己已经做出的决策,尽快行动起来。拿到这次决策支付的溢价,并且在行动的时候,注意控制风险。
决策做完了,并不意味着决策结束了。而是尽快行动,完全兑现这次决策支付的溢价,拿到它大多数甚至所有价值。这次决策才算彻底结束。
如果“白富美”得分在50分左右,差距远远超过了30%,那么这个支付溢价过高,决策失败是板上钉钉。这个就叫做:支付承受得起的溢价。
我强调决策是行动的行动,也就是“元行动”。 只有当初决策时的溢价兑现了,这个决策才算真正完成,没有遗憾了。
1)稀里糊涂做了人生重大决策,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支付了溢价。2)溢价还没兑现,当初看好的那些东西,还没拿到手,又匆匆忙忙投奔下一个选择。
无非是办了一家公司,写了一本书,发表了一篇论文,提出了某个理论,做了一个品牌,开发了一个软件。
我比七年前高出太多了。人不要说什么35岁危机,关键是:是否读了好书?见了高人?做了大事?
到了数字时代,成了写作。我们大大低估了写作之于修心养性的意义。在我的道统、学统与文统里面,写作并不是作为一种学问,而是列在文统里面,作为一种修心养性的技艺。我将两者是区分开的。作为技能的写作,单独会有一本书;而作为人生哲学、修心养性的技艺,另有一本书。
最关键的是给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持续、大规模输出作品的良性情境。这样才能得到持续反馈,而非停留在反复空想之中。
年轻作者要重视注释与参考文献。有的作者写作时,不注意注释、参考文献,没有区分抄袭与合理引用。有的学生未经许可,将我尚未公开的文字、演讲、授课写成文字,用到自己文章或者图书中,还以为这是帮阳老师宣传。其实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。不尊重知识产权,或者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,最后都会掉入到这类抄袭大坑中。
却不知,《吕氏春秋·先识览·察微》中曾经记录过孔子的一个故事:
鲁国之法,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、有能赎之者,取其金于府。子贡赎鲁人于诸侯,来而让不取其金。孔子曰:“赐失之矣。自今以往,鲁人不赎人矣。取其金则无损于行,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。”子路拯溺者,其人拜之以牛,子路受之。孔子曰:“鲁人必拯溺者矣。”孔子见之以细,观化远也。
这个写的非常好! 也向我们展示了整个
如果你做了好人好事,你不收奖励,那么其他人也会受影响,不敢收。最后整个国家的好人好事反而少了。 > 这类不对结果负责的行为,最后只会导致整个团队的风格是鼓励辛苦,而不是鼓励结果。
这是一个测试页面,第一篇摘抄。